域情

数典问祖丨当隐士随便藏起来就没事儿啦?

日期:2015-12-23 13:50:22        


壑舟——随便隐逸起来是没用的

文/种方
隐逸到底安不安全?
有的时候,一般程度的隐逸,似乎也并不能保证安全,比如介子推。刘向《新序》记载:介子推帮助晋文公重耳取得晋国之后,不想参与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隐居到山里。晋文公亲自带人去山里寻找介子推,要给他封侯拜相,介子推却坚决不出山。晋文公一怒之下放火烧山,要让介子推不得不出来,结果介子推太有骨气,直到被烧死,也没出山一步。然而《左传》的记载却有所不同,据说介子推坚决不出,晋文公没有办法,干脆就地把这座山当做介子推的封地,名义上赐给他了。

壑舟——随便隐逸起来是没用的

介子推与晋文公(资料图 图源网络)
晋文公究竟烧没烧山,牵扯到一系列复杂问题,这里就不仔细讨论了,下面继续来说隐逸是不是安全的问题。如果让庄子来说,那确实是不够安全的。
《庄子·大宗师》中有这样一段话:“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而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把船藏在山沟里,把高山藏在深水里,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但半夜里仍然来了个大力士,悄悄把船和山都背走了,原主人还毫不知情地睡着觉呢。
我们藏东西,肯定会把它藏在一个更大的东西里,然而就如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仍然有被抢走的危险。所以不管藏什么东西,藏到别人能到的地方都是不行的,所以说“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道理是不错,可惜庄子在这里并没有详细说明怎么能“游于物之所不得循”。
陶渊明诗句里的“壑舟”
虽然大道难寻,好在“藏舟于壑”不靠谱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先学习学习的。可惜的是,后人将这个典故简化为“藏舟”或者“壑舟”,在诗词中一般用来表达世事变化多端,忽略了追寻“游于物之所不得循”的部分。如陶渊明的这一首诗: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主旨在于感叹光阴易逝,而自己为了生存又疲于奔命,一刻不停歇。陶渊明仅仅用一首诗的篇幅,就成功回忆了从少年到晚年的生活和生命观。少年时,即使并没有发生令人快乐的事情,也每天开开心心的,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正是所谓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年岁渐长,心态就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到了华年不在的晚年,越发感到生存的时间如“壑舟”一样,时时刻刻都处在被偷去的威胁中。

 
壑舟——随便隐逸起来是没用的

精华推荐

热门推荐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邮编:712000 客服热线: 15929246999 广告热线:13038551909
  备案号:陕ICP备19020259号 广告代理:陕西慧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电子邮箱:shanxixianyu@163.com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