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宝鸡 咸阳 渭南 铜川 榆林 延安 安康 汉中 商洛 杨凌 韩城
人物

“泥人杨”的苦乐人生

日期:2016-06-30 20:45:15        来源:陕西日报


   

  今年55岁的杨小平出生在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一个“艺人”家庭。爷爷就会画画,村里谁家遇到红白喜事,都要请他给作画。父亲在小学教过书。伯父擅长画虎,画的老虎活灵活现。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杨小平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功底,二十出头就开始给村民画窗花,闲暇时节给左邻右舍的小孩捏“泥哨子”(一种能吹得响的儿童玩具),在外打工时工余还常常找来泥巴捏泥人。

  1986年成家后,天阴下雨,农闲时节,别人都在打麻将,杨小平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窑洞里,开始钻研捏泥人,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渐渐地,家里到处放满了神态各异的泥人,足足有好几百。那时,家人并不理解,父亲骂他“不务正业”,妻子说他“干闲事”,他感到非常郁闷。恰恰在这个时候,大约是1990年前后,家里接连遇到了两件不顺心的事情。家人请来一个神婆给“看一看”,这位神婆说:“你家里的泥人都张着嘴,要吃饭,养活不过来,才给家里带来霉运。”听了神婆的话,家里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非要让杨小平把他的“泥人军团”处理掉。无奈,杨小平把所有泥人装了两架子车,捐献给了乡文化站。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大规模创作泥人,只是在农闲时练练手,乐在其中。作品大部分都送给了乡邻,让他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杨小平的泥塑人物取材于广袤的黄土地,主要还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农村的人物风貌。写实中稍带夸张,朴拙中略显厚重,把黄土汉子粗犷豪迈的气质刻画得惟妙惟肖。
 


 

  2009年,杨小平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当年,乡干部找到他,让他好好创作几件精品,参加区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老杨欣喜若狂:“没想到我这‘泥腿子’也上得了‘大台面’!”从此,好事接二连三涌来,他先后获得耀州区“非遗传承人”和“民间名艺人”称号,政府还给补贴3万元。2013年在“第三届陕西农民文化节”上荣获手工技艺类一等奖,2015年在西北非遗博览会上获一等奖。

  随着央视的报道,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登门求购作品的络绎不绝。2014年冬天被临潼一家企业请去创作《清明上河图》中的600多个人物,去年给甘肃灵台一家寺院做了一个3米高的塑像。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泥塑爱好者,长时间吃住在家,切磋技艺。去年夏天,安徽一对夫妇领着七八岁的小孩待了一个星期,让他给孩子教授技艺。

  如今,老杨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个创作高峰,院子后面两孔废弃的窑洞里摆放着200多件作品,待价而沽。有时为了塑造好一个人物,白天夜晚都趴在案头,腰都累的直不起来,但他又感到非常欣慰:除了作务好自家的2亩苹果、5亩桃子、3亩粮食,靠自己的技艺还可以补贴家用,养活家人。(编辑:杨艳)

精华推荐

热门推荐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邮编:712000 客服热线:029-33698812 15929246999 广告热线:13038551909
  备案号:陕ICP备10002271号 广告代理:陕西慧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电子邮箱:shanxixianyu@163.com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