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县域经济网首页 | 网站地图
在线展览

书法大家:丁梦周教授

日期:2016-05-25 16:30:24        

\

  作为教育战线老兵,我无时不在领受着党、人民,社会给我的厚戴。是时代给了我经受磨砺的机縁,是人民给了我难尽的人间温暖!上世纪安徽教育出版社,作为教材出版了中学生《写字》和《写字教学参考资料》(合作编著);出版了书法美学专着《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影响海内,远播日、韩、港、澳、台等地。有些高校,列为博、硕学位论文必读书目);退休后,政府为我出版了书法选集(安徽美术出版社,年内重点出版要目);有的论文,被列入《美学向导》要目(1982北大出版社);有的被作为世纪精典,収入20世纪书法美学理论研究丛书<<审美语境篇>>(七卷本)(2000年12月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5月,书法作品収入(1949—2000)《中国书法选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2月,中囯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与当代中华优秀儿女系列从书编委会,共同编辑<<21世纪理论与发展优秀论坛精典>>-书,収论文-篇(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10月,简介被收入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国史研究编修馆,办公厅编辑的丛书《光辉历程》(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2009年,作品被收入《新中国书画6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省市辑录者不计。时代、社会、单位,还给了我很多非苛非求的荣誉。上世纪90年代,教育厅授于安徽省(第一个)书法教授职务。同时担任了诸多社会职务:如安徽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安徽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高校设置暨专业设置评审委员会委员;首任淮北煤师院艺术系付主任,主持工作;安徽省第三届文联委员;淮北市第+届人大代表;淮北市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安徽美学会会员,文学美学会理亊;全囯文艺理论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淮北市书协主席(和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家杂志艺委会主任委员,等等。被辑入数十种名人典籍。曾获安徽美学会论文优秀奖(1978—1985);获淮北市社会科学论文一等奖(1986—1991);1995年,淮北市委市政府授于(1985—1994)十年文艺创作特等奖;1995年,淮北市政协授予“双先”(先进委员、先进工作者)委员称号;2002年,获淮北市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称号;2003年,淮北市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特别不应忘怀的是,在我退休10年后,2010年4月,迎來了淮北市建市50周年大庆(1960——2010)。淮北市委市政府要表彰一批,建市以来对淮北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经市民投票,最后选出50名代表,我有幸忝列其中。且在庆祝大会上,我与其他9位同志,上台接受了淮北市市长的授奖仪式。…… 反顾人生,我感到我所献身的亊业,是伟大而神圣的!中国教师的历史命运攺变了!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改变了!
       
  ——这是淮北人民的信任、厚戴和鼓励,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

\

\

\

\

\

\

  我与书法我接触书法,从孩提始。三四岁习字,哥哥是第一位老师。中学阶段,从国画家陶仲珩、刘季雨、梅纯一等先生游,稍解书画之理;此生结缘书画,实与他们有关。20世纪80年代后期,专事书法教学及书法美学理论研究,有得。为安徽第一个授于的书法教授。当谢吾兄及昔日陶、梅、刘诸师之严诲也!若论书学道路,自己很难廓清,其实也无必要。犹如稚子变大,何种营养最有效,很难说得清。我只记得临习过二王、颜、柳、欧、赵、旭、素、宋四家,及文征明、王铎、傅山等历代名家。爱贴重碑,碑贴结合。既重实际,更重“书外工夫”之积淀。曾做过画家梦和作家梦,但从无书家梦。不想,恰恰是书法伴我终生!——人生就是如此不可思议。我曾办过书法个展,参加过全国省市书法联展,国外(如中日韩等)及港澳台地区书法交流展。作品被收藏,勒石刻碑,流传甚广。传略和作品,曾被辑入《中国古今书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书法选集》(1949—2000)、《世界名人录》(中国卷)《新中国书画60年》等数十部大型辞书。“人民网”、“新华网”等大型网站和省市多家报刊、电视台,亦曾作过专题介绍。 新华网曾评曰“书法集心志、学养、阅历、境界、技法于一熔”。……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书法美学专着,又以新版印刷(2012 河南美术出版社)。余自知学疏,浅薄不文,书法妙道,不敢妄言。然自幼钟书,数年弄笔,耽于思考,或有偶得,略述一二,就教于方家。既作“心旅”留痕,亦可对初涉书道者,有些借鉴作用。其一,学书(画)贵在兴趣,尤在童蒙。有兴趣,则有动力,勉强为之,则难进步,更难持久。故艺术之道,有赖天赋,非人人皆可为之。若无兴趣,宁可不为;强为之,亦难致远!实践证明,若无欣赏音乐的耳朵,和感到形式美的眼睛,就不必东施效频,强不能而为之,将是无效的付出!其二,学书须临摹,临摹须选贴,选贴须合性。“性”者,个性、气质、审美取向之谓也。性与贴合,则易“上手”;相悖者,好碑好贴,久摹亦难凑效,绝非功夫、时间可补。可见,“入贴” 快慢,关于情性,不可不识。所谓“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多为勉励之辞,不必过信。当悟之以弁证也!古今好碑好贴甚多,择之当不盲从。合“性” 者,亲之;不合“性” 者,疏之。然却不可不“看”, 不可不“读” 也!其三,学贵虚心,学贵自信。虚心以待人,自信以对己。谦逊多思,转益多师。取他之长,补己之短。黄宾虹说过,“画以人重,艺由道崇”。道者,艺之法理也。轻薄之徒,道必下之,书亦然。书家尊人,书必贵之。鄙人者,人必贱之。故书画之道,乃做人之道也!其四,学书贵用心,不在用功。“用功”可能取法,“用心”则可生妙。无法不能入,无心难生妙。法可学来,而妙由悟出。前人就提醒:“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在胸中所独得。”(晁补之)所谓用心,意在理解,强调想象联想,强调举一反三,强调形象思维,强调“诗心”的勃发,强调智慧的机巧,和灵感的直觉与把握……故只求“练手”,不讲“练心”, 虽勤亦难补拙也!然而“笔冢墨池”的古训,诚当效之。因为,书法毕竟要“练”,世间无不写字 的书家。只是“练”之用“心”, 练之要活,方可有效罢了!其五,书态、风格不宜过早定型。书法是抒情表意的艺术。“情”因时、空条件不同而变化,“意”因书写内容有异而不同,故书态当随内容变化而变化。可见,书态或风格,是个变化发展的概念,成熟的书风,往往形成较晚。因此,过早确定书态书风,既不科学,亦是自我作茧,故步自封;其书也不过是自觉不自觉中的,自我“模式”之重复,难有创新可言!岂知,艺术家风格特点,多为后人评说。艺术家重视的是感情传达的形式,往往“不择手段”,而非在意以什么风格,传达他的艺术,他的情感,他的美意!王羲之不会想过,张旭、怀素不曾想过;鲁迅、巴金,又何尝想过以哪种风格,去 写他的小说呢?可见,风格是逐渐形成的,是书者不自觉的展露;书成,则风格自立矣!其六,书忌雷同,力求变化。书者要有多种表现能力,和书写技巧。精力所及,诸体皆能,诚然很好;但同一书体,同一内容,亦应求其变化,方为有趣。故书者要敏感,时常转变思谁,不断变化,善于汲取。取法不可单一化,观念不可格式化,创作不可雷同化!善于否定自己,勇于否定自己。善于突破自己章法定式,墨法习惯,以及笔法和工具的偏执积习,力求线条、结体变化。如此,书态之美生焉,书法之树长青矣!书者犹如演员,要有驾驭不同人物性格的本领。艺术上的偏执,往往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则艺难进矣!学书是个渐进过程。既是艺朮积累,也是艺朮否定过程。不可把积累变成负担,也不可把否定变成虚空。艺朮的提高,意味着对己有的反叛,对旧形式的否定;创造不仅是无中生有,更是打破己有的旧形式,推出新形式,为新的感觉赋予前所未有的形式。其七,书法贵有境界。王国维说过,“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有大小,艺术有高低,皆与文化知识相关。诚然知识文化与艺术不成正比,但没有文化知识,欲达高格,则万万不能!故要多读书,诸如文学、诗词、哲学、历史、美学、艺术等等。“读书多,下笔自有意境;否则,但成手技,不足为贵”。(李瑞清语)岂知,书境通画境,通诗境,亦通禅境,故禅境、诗境、画境、皆可为书境也。然若无知识文化的润养,是难以悟得的。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为至要。颐养之深,涵咏之久,迁想妙得,形诸于笔,则意境出焉!其八,雅俗问题。直面恶俗,维护高雅。重传统,晓规矩,循法进,无法出。如此,始可达“法贵天真”“妙造自然”之趣。此为创新之路,亦为中国书法发展的必由之路!离开传统,抛开汉字,随心所欲,求新求怪,绝无出路!书格雅俗,一缘性情,二由学习。实践证眀,生性俗者不可除,学中染俗尚可医。故无涉艺天赋,无制艺之诚,不如弃之。装腔作势,附庸风雅,则枉费时日,终归无益!雅的追求是自然、简约、素淡、奇逸;它要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潇散,品格的超迈(如王右军书、禇河南书及王宠小楷,董香光、八大及弘一等行草书)。故艺术中之雅俗,往往受人之雅俗影响。因此,书人求雅却俗,往往耗其终生方臻妙境!何以求雅?清人王澍所云极是:“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宁有覇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漫染,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巻之气上升,市俗之气下降矣……” 故而强调认真读书,真诚地面对传统,敬畏传统,感恩传统,清醒地吸取传统,大胆地走创新之路!艺术需要创新,但艺术更要真诚,没有真诚就没有艺术!其九,创作中理性和感性问题。过强的理性,对艺术创作极为有害,它会扼杀想象力和激情。只有把人的清醒状态,换成适应创作的精神状态——所谓“不太正常”的状态,想象力才可能开始活跃。通过幻觉,将自己感受到的各种意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象和意境。可以说,真正伟大杰作,是艺术家“偏离常态”下的产物!例如张旭《古诗四帖》等即是。艺朮创作,离不开对正常状态的瞬间偏离。艺朮创作状态,既非正常也非发疯的状态,而是正常与发疯的中间状态——理性控制下的情感状态。真正的创作,是对这种状态的酝酿、发现和把握,这是作者应该体悟的,也是终生追求的!艺术中最难是书法艺术,恐需毕其终生去追求了!(编辑:崔宝)

精华推荐

热门推荐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邮编:712000 客服热线:029-33698812 15929246999 广告热线:13038551909
  备案号:陕ICP备10002271号 广告代理:陕西慧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电子邮箱:shanxixianyu@163.com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