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情

西安家长托人上学受骗事件仍屡有发生

日期:2019-12-02 13:35:56        来源:华商报

  有熟人亲戚、招生代理、内部人士……

  自称“能人”个个有门路

  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办理借读……

  上学名额都是好诱饵

  打点费、中介费、赞助费……

  骗取钱财 回回有名头

  再等等查得紧伪造通知书……

  入学不成 各种“先稳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心愿。就像西安今年的9月开学季已经堪比高考季,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孩子进入心仪的学校,发愁的却各有各的愁,愁的不仅是心情,还有背负的债务。

  今年9月份以后,华商报接到很多家长投诉举报托人上学受骗的事情。华商报记者通过采访调查,揭秘家长陷入花钱上学泥潭的全过程,并通过采访律师、检察官、专家分析多个案例,指出问题所在,也给家长们以警醒和借鉴。

  西安市教育局提醒广大家长,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考试属违规,个别培训机构所谓的承诺均属欺骗行为。政策出台了,意味着对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又多了一条公平的保证。同时还要提醒大家,随着相关入学政策、招考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也给家长们提了醒,不要轻信“能耐人士”的“可操作性”,即使真的办成了,在现有制度的监督下,一经举报,耽搁了孩子不说,还折了钱财。

  家长要及时了解教育政策变化,避免因信息缺失导致上当受骗。12月1日,华商报报道了2020年西安市民办义务教育与公办教育同步招生的消息,也就是说,2018年、2019年西安市民办初中实行的“电脑随机派位+面谈”的录取方式将成为历史。这也意味着,家长、孩子们的焦虑及骗子有机可乘的漏洞,都将大大减少。

  >>苦涩骗局

  套路1 产妇“董老师”称能办名校

  家长花钱找人到9月还没入学最后等来对方自首消息

  西安城北陆女士的孩子6岁,在年初孩子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她便张罗孩子上小学的事。“就这一个孩子,想让她在好的环境里、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上学。”

  陆女士说,城北教育资源有限,挑来选去,选中了经开第一学校(西安经发学校)。恰巧,朋友得知发小的一个朋友“董老师”能办成此事,便介绍给了陆女士。“电话中,对方说有这个学校的名额,8万元,承诺通知书6月能拿到。”陆女士听朋友说,这个董老师是长安大学的老师,她丈夫也是该校的老师,“我们想着大学老师认识的肯定也都是老师,还有介绍人是发小这层关系,肯定不会被骗。”陆女士说,即便办不成,人熟悉也能把钱退了。

  转账8万元后,“到4月份时,董老师说她手里还有一个名额,问我身边如果还有娃要上的话,可以联系。我就给介绍了一个,当时她要了10万元。”陆女士说,但6月份并没等来通知书,“当时把我约到学校门口,有两个自称是学校老师的人跟我们见了面,没有给纸质的通知书,给我拍了通知书的照片让我看了下,说教育局查得严,让再等等。”

  到了8月底对方说马上就能办好,手里还多出一个名额来,“又让我给介绍,我刚好有朋友有此需求,便又给她介绍了过去,因为临近入学了,说打点关系花得多,这次她收了15万元。”陆女士说,“当时还有自称是学校的张老师、罗老师来安抚我们,现在想想,他们都是一伙的。”

  9月6日,陆女士说,“董老师要生孩子了,可她还不忘给我打电话,说9月9日就能让孩子入学了,让大家分别把6000元入学费给她转过去。可过完周末,准备要上学时,她又打来电话说,出于谨慎,让再等等。”

  “9月11日,董老师说学校风险太大,要涨价,但这个钱她不能跟大家再要,她想垫付,又没钱,便想问我借5万元,我想只要给把事情办成,借就借吧,没想到次日她又把钱还我了。”到9月15日,陆女士说自己实在等不下去了,便去医院找董老师,“去了才知道,她是9月14日才生的孩子,在病房里她还说没问题,让回家耐心等待。”可接下来陆女士等到的并不是入学通知,而是董老师自首的消息。9月23日晚上,陆女士从其他家长处得知,董老师前往公安雁塔分局小寨路派出所自首。

  因为另外两人也是陆女士介绍的,事情没办成,便都找陆女士要钱,“为这事我老公没少跟我吵架要离婚。”陆女士说,事后老公天天奔波,总算在9月底让孩子进入一家公办小学。

  父母花15万元找关系没办成 无奈只能重读幼儿园

  冯女士托人给孩子办幼升小,找的也是这位董老师。她是通过小区理发店的老板联系上董老师的,目标学校也是经开第一学校。

  冯女士说,今年2月24日,董老师去了一趟她家,要求一次性付10万元,她就给了。同样,也是在9月6日又被董老师通知交6000元学费。“后来也说学校涨价,要再加5万元,不过她声明这钱是她借的,还打了借条。”冯女士曾去月子会所找过,对方还让她不要找任何学校,说一定能成。结果董老师自首后,冯女士到了派出所才知道被骗的不止她一个。“派出所让我们回转账所在地派出所报警。”冯女士告诉记者,她除了向公安经开分局明光路派出所报警外,还给很多地方打电话反映了,包括市民热线。

  幸运的是,在冯女士一家人四处奔波下,孩子终于在9月27日成功进入另外一家私立学校上了学。而这15.6万元何时能要回来,是个未知数。

  和冯女士通过同一个渠道联系上董老师的还有李先生。李先生是通过同事的爱人联系到小区理发店老板的,继而联系到董老师,3月份给了10万元,9月份给了5万元,都是转账,当时董老师说经开第一学校的校领导、老师好些都是她曾经的校友,往年这种事情也办成过,但没想到今年没办成,孩子上学也耽搁了。无奈之下,李先生只能让孩子再读一年幼儿园。

  帮8个孩子牵线代收上百万 如今天天被追债有家难回

  如果说只是给自家孩子花钱托关系,可能受的煎熬还少一些,还有一部分热心牵线搭桥、或帮忙代收款的家长才是一肚子苦水无处诉说。

  高新的婷女士接触董老师更早,2018年12月,她是从孩子幼儿园同学的家长口中得知董老师可以办进名校,之后电话咨询了一下,董老师就主动发信息让确认是否办。婷女士说,大约是2018年12月21日在长安大学南二环校区找到她,见面聊了一会儿就给对方转了办事的钱……

  后来董老师又说还有名额,她陆续又介绍了两人,后来其中一个说不办了,退了10万,但目前加上她在内,三人总共有58万余元还没下文。

  相比婷女士的遭遇,经历最惨的要数李先生,“我和她老公是发小,怎么也没想到会骗到我头上。”李先生说,董老师联系他时,是9月开学后10多天了。“当时她说手里有高新三所学校的名额,看我身边有没有想给娃转学。”李先生说,“我是纯粹帮忙,只想明年我娃上小学她能帮上忙。”李先生给亲朋们一说,陆续代收了8个孩子共114万元的转学费用,我想即使办不成,这钱肯定跑不了么。”可谁知遇上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当时有一个家长给的14万还没来得及转就说不办了,除了这个钱退了外,其余的全部转给了董老师,全部没有下文。

  “我知道她自首的消息时,脑子都是懵的,跑到派出所,当时她正在做笔录,出来时,我要过去问话,他老公看到我赶紧挡在中间。”李先生说,因为这事,朋友几乎天天到他家里来,弄得他没法儿在家待,什么难听的话都说,本来他在家看孩子,如今也待不成了,他被追债,还得出来讨债,老婆只能辞职回家……

  记者调查:“董老师”涉嫌诈骗被刑拘因哺乳期被取保候审

  董老师究竟给多少位家长做了承诺?我们不得而知。记者多次联系董老师,但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她的同事表示董老师正在休产假。

  有家长去追债,了解到董老师和其丈夫刘先生已经离婚。记者致电刘先生了解情况,对于二人是否离婚,他未回应,但就董老师帮学生家长收钱办名校的事情,他表示不清楚,但知道警方已经介入了,就交由警方办理。他所知道的是,董老师的家人正在联系家长们积极解决此事。

  据西安雁塔警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案件中涉及的董老师的确是长安大学的老师,涉嫌诈骗被刑拘后,因其处于哺乳期,目前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案件正在依法办理中。

  套路2 美甲店顾客称有人脉

  妻子帮人找关系上民办初中 还中买房骗局被骗数十万

  上面的家长认准董老师的是她长安大学老师的身份,下面要说的是一名在某商场内开美甲店的老板被坑的故事。

  来自南方的李先生和妻子在西安打拼多年,妻子在钟楼附近一家商场开了一间美甲店,从顾客手里买二手房的妻子本想给他个惊喜,不想却变成惊吓。而李先生得知妻子受骗,还不是因为买房,是该顾客称有人脉,还拿了妻子及朋友等人的钱,帮孩子们办理上北门内一所民办初中的事情。

  李先生告诉记者,9月17日,妻子告诉他孩子上初中的学校还没解决时,他很震惊,当时他才得知,妻子托一名美甲店顾客帮忙办孩子上初中的事情,结果钱花了事没办成。不仅如此,妻子还介绍了3个人,都被骗了。

  原来,早在2014年,李的妻子就认识了来店里做指甲护理的顾客刘某。刘某称她在纺织城有套房子想低价出售,还把房产证拿来了,妻子拿了房产证,对方要求给20万元,最终也没说总价多少钱,没过多久,又说纺织城的房子不能卖了,愿意将位于北关地铁口的一套房子卖给妻子。除了前期给过的20万外,另外再给30万元。“从来没实际进入到房子里面看过,都是由对方带着站马路边看了看。”

  李先生顾不上埋怨,赶紧让妻子联系刘某。10月8日,在妻子的带领下,李先生见到刘某,刘某还带他去看房,也说学校仍然在运作中。可到了房子跟前就是不进去,“我一看就知道她是骗子。”李先生说,当时刘某和丈夫在一起,他和妻子两人就要把二人送到派出所去,半道刘某的丈夫跑了,他只能将刘某扭送进派出所。

  记者从莲湖警方获悉,10月11日,莲湖警方以涉嫌诈骗将刘某刑事拘留。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刘某虽然进了看守所,这事可还没完。李先生说,10月12日,有两名女子找到美甲店,说刘某失联了,但知道刘某在这里开美甲店,便上门来找,“我这才知道,她把我们的店对外宣称是她的,而这两人也因为托刘某给孩子办上学而被骗。”

  套路3 “能人”说能让娃上好学校

  与“能人”一面未见转账17万 得知没学籍想要钱却犯难

  郭先生的孩子今年小升初,一心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的他联系上一名“能人”。

  “8月中旬在单位的工作微信群中看到同事发的一张朋友圈截图,说一所名校的城东分校还有名额,电话打过去人家要17万元。”郭先生说,8月14日,他给对方一次性转账17万元。但后来对方要涨价,说要城东的校区办不了,但青龙寺的校区能办,要25万,“我们也是普通家庭,17万已经是借钱了,最后对方说最低22万,中间人的3万可以免了。”郭先生打听,不止是他,还有他另一名同事也托此人办上升初,商量之后,说有些人能把娃办进学校上学,却解决不了学籍的问题,郭先生赶紧询问,对方却答非所问,“担心出现这样的问题,8月18日我就提出不办了,对方说退也退不了多少,一直到8月27号,才退了9万,余下的钱就一直不给。”

  就此,记者联系帮郭先生办事的权女士,她表示的确给郭先生退了9万元,问题是事情办到一半的时候,郭先生反悔了,但该花的钱已经花了。

  目前,郭先生也顾不得同事的关系,已经委托律师,准备起诉权女士追讨8万元。

  套路4 “省教育厅某处处长”帮办名校借读

  转账28万没下文 讨钱无望欲报警对方才还钱

  温先生是众多给孩子花钱办上学的家长中最幸运的。

  温先生是外地人,在西安定居,有一个已经上高中的孩子。孩子此前在友谊路一所名校上学,成绩一直不错,但那年中考发挥失常,离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差了几分。他当时就劝孩子另选其他学校上学。“另选的学校上了一年之后,孩子总是抱怨,说老师讲得不好,学习氛围差……”温先生说,“孩子从名校出来再到普通学校,心理总是排斥,肯定也学不好。我就想着多花些钱看能不能找人让孩子再回到那所学校借读两年。”

  有一天早上,他在丰庆公园晨练时,和一起晨练的其他人诉苦,说起了这件事情。其中有一个人说他弟弟是省教育厅某处处长,说愿意试着帮忙问问。

  “人家也是热心,说就是借读两年,没问题的,给转了28万后,就开始等消息。”温先生说,开学后都等到过了国庆节了,还没下文,他想,这孩子高二都上了一个月了,再等下去孩子的心也定不下来,很耽误孩子,便提出不办了。安抚过孩子后就开始要钱,对方便开始躲着不见了,“我去教育厅问过,压根就没这个处长。”

  温先生每天都打电话要钱,终于在他决定报警的前一天,对方将28万元分两次还给他。“讨要的过程很煎熬,但好在结局还算完满。”

  >>理性提醒

  不要轻信“熟人”关系 更别着急给打点费

  常年关注此类的案件的雁塔区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廉岁锋认为,现实中,优质教育资源极其有限,预期与现实中间的差距给很多投机者提供了犯罪的机会,打着各种旗号诈取学生家长钱财的案件屡有发生。

  他说,这类诈骗的主要方式包括几类:

  ?真假难辨的身份关系成为“通行证”。要么虚构教育部门或者学校某一领导身份,要么谎称与某位领导熟络,可通过送礼、交借读费“打通关系”获取“入学名额”,要么谎称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员,吹嘘可以拿到“内部指标”或者“计划外指标”,借此骗取钱财;

  ?形形色色的录取凭证成为“定心丸”。前期通过伪造印章、入学通知书等方式先把受害人“稳住”,能拖则拖,获取其信任后轻松骗取财物,事后则以各种理由敷衍塞责直至案发;

  ?眼花缭乱的网络资源成为“救命草”。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进行网上招生录取,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拿到正规学籍、文凭;

  ?不符条件的外来人员成为“突破口”。外来务工人员因不符入学条件,人生地不熟无人脉资源,容易轻信经人介绍的所谓“熟人”,为其牵线搭桥,收取几万元的打点费,这类案件往往受害人较多,急着帮孩子办理入学,中了骗子的圈套。

  廉岁锋分析,此类案件背后存在着“信息不畅”的问题,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很多家长由于不了解“心仪”学校的招生政策,误以为“内部信息”掌握在少数“内部人士”手中,就动了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念头;其次是“资源不均”的问题,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偏少,随着户籍、人才政策趋于宽松,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与之相配套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需求,致使供求关系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第三就是越来越蔓延的“名校效应”,好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膨胀,把所有希望都压在了下一代身上,倾其全力让其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此外,社会上的某些高校违规办学、关系升学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使得一些投机分子盯上这块“肥肉”,包括一些家长都对这些事情深信不疑,成为这类案件频发的客观原因。

  针对此类情况,廉岁锋建议,要加大监管力度,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进行专项整治,尤其对收取“赞助费”、设置“小金库”进行严厉打击,紧盯优质教育资源运行轨迹,确保良性运转。联合学校加强对在校教师的管理,严格依规办事,建立公平合理的求学秩序。同时,加强公开宣传和加速人才培养。学校要广泛发布自己的招生政策,进一步提高入学条件的透明度,切实保障每一名学生的知情权。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尽最大限度打破教师资源的垄断。严把新进教师的关口,从一开始就更新理念,注重素能,缩短培养周期,缩小能力差距。并加快资源配套,做好梳理统计,提早统筹规划,下大气力协调人、财、物,按照需求程度、轻重缓急,依次做好辖区的教育资源配套,尽量达成这种平衡,解决上学难的问题。

  >>以案说法

  事没办成 要钱无望 是纠纷是诈骗?

  很多人都认为此类事件属于民事纠纷,甚至一些受害人报警也因此受到阻力。遇到此类事件,进入司法程序后会如何认定?

  记者从西安市雁塔区检察院了解到部分谎称帮忙办理上学诈骗钱财的案件的处理结果,律师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此类案件进行了一些分析认定,并提醒家长不要轻信社会关系,以免上当受骗。

  检察机关:花式骗取家长钱财涉嫌诈骗罪或被批捕或被公诉

  案例1 骗家长11万元还债

  结局 以涉嫌诈骗罪被批捕

  2019年5月,白某通过孩子的同学认识了另一位家长陈乐,白某告诉陈乐自己有能力为陈乐家的孩子办理上学,双方谈好之后,陈乐将4万元分次通过微信转账给白某。

  白某又通过陈乐认识李萍,告诉其有能力为孩子办理高新第二学校上学事宜,谈妥之后,李萍通过微信将3万元转给了白某,后将剩余的4万元以现金的方式给了白某。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白某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白某供述,收了两人的钱后,她找到一个朋友,问他能不能帮忙办一下。朋友说要问一下,过了几天告诉她说90%可以办,让她等着。8月初朋友回复其找的人办不成了,另外再找人问,结果8月20日左右又说办不了了。白某问其能不能再想点办法,朋友说还认识一个教育局的人,再问问,然而,最终还是办不成。她就将结果告知了陈乐。“我把这钱全部还债了,因为我去年借别人的钱。”白某称。

  目前,雁塔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已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白某。

  案例2 “领导”收取转让名额费

  结局 涉嫌诈骗罪被批捕

  张涛是名学生家长。今年5月,他在微信上找了一个能给小孩办上学的人,约好见面后,他说了孩子想上某重点小学的事,对方郝某说可以办,但要11万元的费用。当天,他就把钱转给了对方。过了几天,郝某打电话给张涛,说他能办,而且告诉张涛,前几天见的那个人办不了,让把钱退了。联系后,对方当天退了钱,张涛就准备让郝某帮忙。5月26日,张涛给了郝某5万元现金和两张购物卡,“他说这事让我不管了,他来办。”

  5月30日,郝某称要给学校交学费,张涛又微信转了5500元。5月31日,郝某说张涛孩子上学占了某领导的指标,需要给领导转1.5万元,并推送了“领导”的微信号,添加后,张涛给这位领导转了1.5万元。6月30日,郝某又以同样理由让再转2万元。6月6日,郝某让张涛给他本人转2万元。直到7月中旬,张涛发现其他孩子都拿到通知书了,自己也一直没消息,怀疑被骗,可郝某的答复是,因为是关系,得到开学前才能拿到通知书。7月底,郝某说拿到通知书了,但因为教育局在查,不能给他,

  张涛就决定不上了,让郝某退钱,郝某答应的倒是爽快,但就是不退。后来,张涛妻子请假专门找其要钱,只要回了2.3万元。

  到8月底,郝某还说让找他拿通知书,但到了9月3日也没拿到。报警后,郝某退还了57500元,还有3.2万元一直没给。

  据郝某供述,某“领导”是他用其他微信号冒充的,就是想问张涛好要钱,“要的钱我自己用了”。此外,他称自己找了某学校的康某办上学的事,还冒充过康某给张涛打电话说事情办不了,但康某的真实姓名他并不清楚。

  据办案检察官说,张涛和郝某并非朋友关系,只算是在微信上认识。因涉嫌诈骗罪,郝某已被雁塔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案例3 骗家长百万元还高利贷债务

  结局 涉嫌诈骗罪被公诉

  周婧是一家培训班负责人。2018年6月,同小区教乐器的陆老师问她有没有认识的人可以帮忙办孩子上学,因为没有门路,周婧就说帮忙打听一下。到了7月,陆老师又问,说有个学生家长想让孩子上某重点中学高中部,准备付17万余元作为好处费。

  周婧想起几年前认识一个女子张某曾说过可以帮忙办理孩子上学的事情,就联系对方,张某说可以。经她联络,陆老师和张某谈妥,陆老师直接转给张某近20万元。

  据周婧说,此后,陆老师陆续又介绍了9个学生,张某都称可以办,由陆老师提供学生信息和付钱,由她转给张某。除了第一笔外,她在经手其余9个学生的事情时,都会给自己挣两三万元的好处费。

  2018年9月1日开学之际,家长们始终没有收到相关学校的通知书。家长找到中间帮忙的人,“多次催问下,张某说了很多今年不好办之类的话,我们就要求退钱”,周婧说,张某两次一共只退了13.2万元,其中6.2万元退给她,另外7万元退给一个中间帮忙的人。随后张某失联,人也找不到,电话关机,家里没人,找到张某孩子上学的学校,老师说已办理了休学。

  事发后,周婧先后退了30万元,除了获利和张某退的6.2万元,自己还贴了1.3万元。2018年9月5日,周婧报案,9月11日张某被公安雁塔分局抓获。张某供述,她一共收了一百多万元,前后就是一个月左右。“我丈夫最近几年做生意赔了,家里欠了别人很多债”,张某称前几年还能勉强坚持,去年因为要给急用钱的亲戚还账,就借了多个高利贷,时间一长,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让她负债越来越多。

  就在这时,周婧找到了她,问能不能帮忙给学生办理上学的事。“这些学生上学的事情我不能办成,我没有这个能力……就是缺钱得很,到处都是问我要债的人,把我逼急了”,于是,她就想用周婧给的钱还债。张某供述,一百多万元她都还债了,大部分是还给高利贷了,哪边催问的急她就先给哪边把钱还上。“我知道我骗了周婧那边的钱不对,我也知道把好多学生的事情都耽搁了,我当时也是被要债的逼得没办法,着急之下做了错事,我愿意积极想办法给人家赔钱。”

  除此之外,张某还以同样的手段骗了两名家长,共近20万元。

  雁塔区检察院认定,张某骗取三被害人158万余元,以涉嫌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案例文中除嫌疑人外均系化名)

  律师:从主客观两方面区分诈骗和民事欺诈

  提醒家长不要轻信社会关系 如果被骗应该去报案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认为:诈骗罪与民事欺诈有其共性,也存在区别,共性是二者都因欺骗行为给对方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首先,二者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价,即取得对方信任而非法占有他人钱财。而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方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形象点说诈骗罪是“骗钱”,民事欺诈是“赚钱”。其次,二者客观方面不同,主要表现在欺骗内容不同,诈骗罪是行为人虚构了主事实,民事欺诈是行为人虚构了次事实,在本事件中,如行为人根本不认识学校领导,却谎称认识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从而占有受害人的钱财;如行为人为了赚取经济利益故意夸大社会关系网,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就属于民事欺诈。

  赵良善律师称,在司法实践中,虽然诈骗罪与民事欺诈具备不易区分的特质,但只要结合案件整体事实,抓住行为人虚构的主要事实,就可将诈骗与民事欺诈区分开来。

  >>律师提醒:

  家长应对行为人多观察、多调查,还要多了解政策,不要轻信社会关系,因为某些事情通过社会关系是根本办不到的。

  遇到类似事件,家长应首选向公安部门报案,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如果行为人确实存在虚构了主事实,起初就不打算付出任何代价,就是以非法占有家长的钱财为目的,这就属于诈骗罪。如公安部门不以诈骗立案,家长可向上一级公安部门复议或向检察院反映,追究行为人刑责。(编辑:高山)

精华推荐

热门推荐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邮编:712000 客服热线: 15929246999 广告热线:13038551909
  备案号:陕ICP备19020259号 广告代理:陕西慧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电子邮箱:shanxixianyu@163.com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